手机扫二维码騙局升温 防止手机扫码骗钱
“隨手掃一掃,精彩禮物等你拿!”“掃描二維碼,加入官方購物群!”說起二維碼,你不會感覺到陌生。如今,在餐廳、地鐵、商場,甚至在街邊小廣
“隨手掃一掃,精彩禮物等你拿!”“掃描二維碼,加入官方購物群!”說起二維碼,你不會感覺到陌生。如今,在餐廳、地鐵、商場,甚至在街邊小廣告上,二维码已无处不在。
可是,由掃二維碼帶來的風險也日益顯現。
近日,江夏區檢察院公布一起案件:江夏一女子網上購物,店主稱掃二維碼送“紅包”,卻不料,這一掃便掃出了麻煩,不但中意的衣服沒有拍到,顧客的支付寶賬戶也少了1.8萬余元……
360安全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,植入手机端的钓鱼木马正持续升温。 “扫一扫”的风险有多大?又该如何防范扫码风险?
掃碼送紅包1.8萬元被“掃”走了
去年12月13日,像往常一样,住江夏的朱女士在淘宝上寻找自己中意的宝贝。当她看到一件价值500元的毛衣后,很是喜欢,就拍了下来。让她惊 喜的是,刚拍下宝贝,店家便跟她联系,说是要送她“红包”,只要扫一下二维码。朱女士想着快到年底了,可能真的是店家在促销,不加思索就拿起手机对着店家 发过来的二维码扫了一下。
卻不料,這一掃,便掃出了麻煩。
朱女士再次上網發現,不但中意的衣服沒有拍到,自己的支付寶賬戶還少了18112元。
慌了神的她立即報警,警方讓朱女士拿著立案號,立刻聯系支付寶客服。很快,支付寶方面將朱女士賬戶凍結。經查,騙子用朱女士的支付寶賬戶,在網上拍下4部蘋果5S手機,並通過朱女士的支付寶賬戶付款18112元。
而支付寶賬戶之所以出現問題,是因爲朱女士手機掃碼後“中毒”。
今年1月17日,警方在浙江余姚市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。李某交代,他還另外作案一起,利用上述同樣的伎倆,先後10次使用受害人尹女士的支付寶賬戶購買總額爲6896元的商品。
二維碼藏毒攔截短信改支付寶密碼
近日,李某因涉嫌盜竊罪被移至江夏區檢察院審查起訴。
李某使用的是什麽伎倆?怎麽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,支付寶賬戶就被盜了?
據到案後的李某交代,他在一個QQ群裏認識了網友宋某(已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被起訴),宋某傳給他一個“apk”木馬程序,他把該木馬放到網盤裏,然後生成一個二維碼。
之后,李某又花150元买到一个淘宝店铺,然后传上一些时尚漂亮衣服的照片,价格定得较低。只要顾客有意向购买,他便会发二维码给顾客,承诺 “只要手机扫码,便能优惠”。“顾客扫了后,下载安装apk,木马便植入手机,我很快就能知道手机号。支付宝账号很多就是手机号。”至于密码,李某说,他 会用支付宝密码“手机校验码找回”功能,支付宝会给绑定手机发一个校验码短信。而木马能拦截短信,并自动发到李某的手机上来,受害者本人却看不到。李某表 示,有了校验码,他就可修改支付宝登录密码,而且能截取淘宝、银行发过来的验证码短信,很容易划走账户内的钱。
二維碼制作一分鍾就可輕松完成
360安全中心于去年12月發布的“網購先賠”報告顯示,植入手機端的釣魚木馬正持續升溫,而二維碼逐漸成爲騙子發送木馬、釣魚攻擊智能手機用戶的新興渠道。利用二維碼傳播手機木馬、盜取用戶錢財的案件頻頻發生。
昨日,記者邀請專業制作二維碼的武漢矽感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,實地演示二維碼的制作,並對二維碼病毒進行測試。
工作人員首先下載了兩個帶有病毒的程序,分別是“某抽獎活動”和“某交友網站”,這也是當下經常遇到的兩種網絡詐騙。然後將病毒程序上傳至網盤,並複制下程序的鏈接。
接著,試驗人員通過網絡搜索,找到一個在線二維碼生成器。這種生成器在網絡上很普遍,很容易找到。
工作人員將“某抽獎活動”的病毒鏈接輸入到生成器左側的空白區域內,點擊下面的“繼續生成”按鈕,一個二維碼就制作完成。整個過程,不到一分鍾就可以完成。
緊接著,工作人員用自己的手機掃了掃生成的二維碼,掃碼後出現的正是“某抽獎活動”的鏈接,打開便是各種中獎信息。試驗員介紹,如果繼續操作下去,手機將中毒,手機信息將被掌控。不法分子正是用這種方法,掌控手機信息而修改支付寶密碼,從而盜走消費者的錢財。
利用同樣的方法,工作人員制作了帶有病毒的“某交友網站”的二維碼,手機掃描後同樣是打開一個鏈接,操作下去就會手機中毒。而一旦中毒,用戶的通訊錄、銀行卡號等隱私信息、財産信息就會泄露。
武漢矽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窦毅介紹,這種網上下載的二維碼生成器,使用非常簡單,很容易就生成一個二維碼。
■專家說法
別盲目掃碼手機上裝安全軟件
由二維碼産生的案件層出不窮,一些消費者希望通過“掃一掃”得到實惠,沒想到反而陷入了騙子設下的陷阱。
如今二維碼已覆蓋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我們應該如何辨識真假?
昨日,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張健教授稱,二維碼只不過是爲病毒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、新的介質。一般用戶不了解二維碼的原理,常常“見碼就掃”,在打折、促銷或熱門遊戲的幌子下,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。
张健教授提醒广大消费者,在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确认该码是否出自官方和正规的网站,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不要盲目扫描。消费者最好在手机 上安装相应的安全软件,如腾讯手机管家、360手机卫士等,以防止二维码病毒侵入手机。消费者应尽量使用有安全验证功能的软件扫描二维码。如果通过二维码 来安装软件,安装好以后,最好先用手机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。
张教授同时呼吁,互联网企业、各大厂商等应该负起保护用户信息的责任,加快提升安全技術,推动业界的交流和合作,共同建造互联网安全体系,不要让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,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環境。
監管顯空白亟待加強法規建設
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付军律师指出,目前市場对二维码的监管还是“一片空白”,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,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,整个行业处在 一种自由化的状态。而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,从外观上是无法辨别的,用户一旦误扫“藏毒”二维码,很可能导致隐私泄露、账户被盗等情况的发生。
付軍律師稱,二維碼本質上只是一種信息編碼方式,是柳葉刀還是凶器關鍵看掌握在誰手中。對二維碼使用的監管缺失以及行業的低門檻才是其安全隱患的根源。
付军律师建议,在行业和技術标准出台之前,消费者“扫一扫”时,应尽量先核实该二维码的来源,选择正规企业、商家发布的二维码来扫描。对于监管部门来说,亟待加强恶意手机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,从信誉、认证入手,进一步规范市場发展環境,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