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蟹怎麽越冬
摘要河蟹在8℃以下减少摄食,在5℃以下进入冬眠。为了让河蟹安全越冬,可建造越冬池,降低池底的淤泥化程度,越冬期要在条件允许的水域中注水2-3次,避免水位因结冰而下降,由于冬季浮游植物的数量大大减少,所以需要提前種植一些适应低温的浮萍种类。
一、河蟹怎麽越冬
1、水溫在8℃以下的時候,河蟹就會蟄伏在池底或者池梗處,減少攝食。在5℃以下的時候,它就會利用腮部進行溶氧與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和簡單的基礎代謝,進入冬眠。當水溫上升到8℃以上的時候,河蟹就會逐漸活躍,進行攝食。由于冬季比較漫長,能量消耗較大,而且河蟹的體質比較差,在天氣寒冷幹旱和水中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會容易死亡。
2、冬季的時候天氣幹旱,而且處于枯水期,水源不足。結冰之後,沒有結冰的水位會根據土質而滲透流失變動,加上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冰的厚度,導致水位下降。爲了保證一定的水位,越冬期時期在條件允許的水域中,應該要注水2-3次。
3、水體的表面封冰之後,水體的溫度很低,如果受到天氣和陽光的影響,將會出現垂直分層的現象,深層的水溫保持在4℃左右,如采取了循環增加氧氣的措施的話,底層的水溫可以低至0.2℃。結冰後的水面,將會隔絕沒有結冰的水層與大氣層的氣體交換,因此冰封時期和明水時期水中的氣體組成部分有很大的區別。
4、封冰時期水中與河蟹生活密切相關的二氧化碳、硫化氫以及溶解氧的這幾種氣體,在水中的含量比例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,在冰封期間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逐漸累積增加,氧氣也會減少或者增多,由于水中的水溶解碳酸的增加,會導致水的PH值也會降低,由弱堿性降低爲中性或者弱酸性。
5、不同的水體中氣體的含量狀況是不一樣的。水體較深、淤泥和有機物少的水中氣體狀況會比較好,越冬的效果就會更好。水體較淺、淤泥和有機物多的水體氣體情況就會較差,越冬的效果就會更差。越冬期水域的底質會對水中的化學成分産生一定的影響,尤其是結冰之後,底質對水質的影響就更加明顯。
6、對水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PH值和水中的氣體情況上。底質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需要消耗氧氣,從而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硫化氫,改變了水中的氣體組成,也降低了PH值。
水底的二氧化碳和淤泥的多少成正比增長,淤泥越多,二氧化碳就越多,水體的PH值下降的越快,河蟹越冬就更加危險,因此降低池底的淤泥化程度才能爲河蟹創造出安全的越冬池。黃河以北的地區由于冬季比較寒冷,水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比較明顯。
7、冰封时期,水中除了少部分的鱼类和河蟹之外,还有少量的水生昆虫。水中的芦苇或者蒲棒等挺水性植物大部分都已经枯死,浮游动物中只有桡足类比较常见到,而其他种类很少或者没有了,浮游植物比如蓝藻等喜欢在温暖環境中生长的植物也都死亡了,只有一些适应低温的种类暂且存在。
越冬池浮遊植物的數量一般都會比夏季和秋季的要少,常見的浮遊植物有綠藻,金藻,矽藻,隱藻等,這些藻類除隱藻外,其他的藻類在冰下的光合作用下生産氧氣的能力都是比較強的。
二、室外越冬土池的准備工作
目前很多地區普遍采用的越冬方式是室外越冬池。室外土池的存儲量大,成本低而且見效很快。而且必須在10月份中旬提前做好以下越冬池的處理工作:
1、越冬池的池塘面積應該以1-5畝最爲合適,過大則不利于起捕;而且要離水源和電源較近,進排水需要方便,堤壩結實沒有漏洞,池壩清潔沒有雜草,池底有5-10厘米的淤泥,如果池底底部太硬則會容易引起河蟹出現掉爪的情況,從而降低越冬成活率,成蟹的品質也會受到影響。
2、池塘裏要安裝好防逃牆,防逃牆主要是用竹竿爲骨,細聚乙烯繩進行纏繞,然後將防老化蟹模用訂書釘釘上,將防逃牆底部埋入地下並踩實。因山地平原等地域不同,竹竿間距爲0.7--1.0m不等。圍好的防逃牆上的蟹膜沒有漏洞,而且高度大概爲0.5m右。
3、越冬池的电力設備配套要齐全,要配备相应的泵站及潜水泵,方便每个池塘用电,以便于及时处理池塘低氧情况和保证足够供应越冬水。
4、池塘進水需要經過嚴格的過濾處理之後才能進水,用150目的網袋即上水線主管和各池進水管各套一層網袋進行雙層過濾,以防止桡足類、雜蝦枝角類等浮遊動物進入越冬池造成不必要的危害。
一般情況水深1.3--1.8m,但是最適宜水深爲1.5-1.6m。如果水太淺,將會導致封冰後冰下的水體較少,容易缺氧;如果水位太深,太陽光線不能充分的照射水體,將造成溶氧分層,容易導致底部缺氧。
5、在投放河蟹之前5天,要對越冬池裏的水體進行消毒,每畝用25千克的漂白粉徹底消毒。
6、合理的控制放養密度,每畝可放500-800斤的性成熟河蟹,爲了防止河蟹在岸邊長時間的爬行,導致體力過度消耗和遭到日曬而死亡,因此可以直接把河蟹放入水中。
7、爲了幫助入池早而導致體質較弱的河蟹順利越冬,需要暫養育肥,水溫在8℃以上時,應按照每天池內河蟹重量的2%適量投喂小魚蝦或者煮熟的玉米小麥等高能的餌料,並且要投放到水岸線的地方,避免氣溫驟降導致河蟹吃不了餌料而使水體腐敗缺氧,8℃以下的時候要停止投喂。
避免越冬池有花蓋、潰爛、殘缺河蟹和彈簧腿等病蟹進入。
8、封冰後應定期監測越冬池的水深、監測頻率爲15天一次,主要檢查水的透明度以及氨氮含量、PH值和池底溶解氧等,也需要檢查浮遊動植物的組成情況。1月份進入寒冬期,這時候監測的周期應調整爲每10天監測一次。
9、越冬期需要控制的水質理化和生物指標。水中溶解氧應該要大于4mg/L,小于20mg/L。氨氮含量要小于1mg/L,ph值控制在7.0-8.5之間,鹽度含量低于5,水深1.2--2.0m左右,水中桡足類和枝角類微生物的總量要小于50個/L。